返回重生1986助力国家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章 部队2(2 / 3)

监视雷达,对运动目标探测距离达20公里,定位精度误差小于5米。

(二)工兵/防化分队

装甲工程车装备液压推土铲、破障锤等多种作业装置,可在1小时内开辟100米宽通路;扫雷分队配备gsl-130履带式扫雷车,采用爆破扫雷、机械扫雷等复合手段,每小时可开辟5公里长雷场通路。

(三)后勤保障连

构建“伴随保障+定点支援”体系,装甲抢修车配备液压吊臂与车载焊接设备,可在野战条件下4小时内完成坦克主炮更换;野战医疗车集成手术台、监护仪等设备,可开展紧急外科手术;模块化补给车组采用标准化集装箱设计,30分钟内可完成一个连级单位的弹药、油料补给。

四、作战效能与战术特点

(一)网络化作战体系

通过战术数据链,各作战单元可实现“发现即摧毁”的闭环打击:侦察单元发现目标后,数据自动传输至炮兵连火控系统,1分钟内即可完成火力打击准备。在某次演习中,某合成营曾创造从目标发现到摧毁仅用时4分20秒的纪录。

(二)火力打击体系

形成“500米内轻武器、1公里内步战车、3公里内坦克炮、15公里内火炮、30公里内火箭炮”的多层级火力覆盖,单营齐射可在10分钟内向目标区域投射超过200吨弹药。

(三)机动能力

履带式单位在丘陵地形平均时速达45公里,连续机动能力超过300公里;轮式单位在高速公路条件下可实现800公里/昼夜的战略投送,通过铁路或运输机可快速部署至全国任一战略方向。

五、任务适应性与实战化运用

(一)典型作战编成

1.高原作战加强型:增配高原型履带装备(如15式轻型坦克)、高海拔无人机及制氧保障系统,适应海拔4500米以上作战环境。

2.城市作战特化型:强化步兵班组配置,增加穿墙雷达、微型无人机等装备,坦克加装城市战防护套件,提升巷战生存能力。

(二)体系协同优势

与旅级作战体系协同,可获得远程火箭炮、武装直升机、战术导弹等火力支援;在联合作战框架下,通过空天侦察卫星、预警机提供的情报支持,实现“战场单向透明”。与俄军营级战术群(btg)侧重临时编组、美军装甲旅战斗队(abct)依赖后方支援不同,解放军重装合成营依托全域作战体系,具备独立遂行战役战术任务的持续作战能力。

随着新型装备(如四代坦克、智能化无人作战平台)的逐步列装,重装合成营正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升级,未来将成为支撑陆军实现“全域机动、立体攻防”战略目标的核心作战力量。

重装合成营的人员配置紧密围绕其作战任务和装备体系,各单位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具备强大战斗力的有机整体,总人数大约在800-1000人。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营部指挥单元:约40人左右,这里是整个合成营的“大脑”,核心成员是指挥控制中心的指挥员与参谋团队,他们借助信息化指挥系统(c4isr)和战场态势感知装备,实时把控战场局势并做出决策。此外,支援分队中的侦察、通信、电子对抗、防化等专业小组的人员也包含其中,负责提供全方位的作战支持。

-主战力量配置:

-坦克连:如果编有2个连,每连约50人,全营坦克连共计约100人。每辆坦克配备3名车组成员,分别承担驾驶、射击、指挥等任务,连部还配备了指挥车及保障人员。要是编有3个连,人数则会相应增加到约150人。

-机械化步兵连:通常有3个连,每连约120人,总计约360人。每个机械化步兵班(7-9人)搭载在一辆步兵战车上,除配备各类轻武器外,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像红箭-12,用于执行不同作战任务。

-炮兵连:1个连,约50人,操作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等装备。他们负责为合成营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从目标侦察、参数计算到火力发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