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重生1986助力国家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1章 南下战略(2 / 3)

他的提议引起了一阵讨论,有人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展示实力和威慑对手的好机会;但也有人提出担忧,担心这样的行动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紧张局势。

议论一阵之后,众人还是决定把航母编队派往南海,一方面进行远航训练,另一方面则是有了好东西就要展示出来

杨镜舟紧接着继续提议道“鉴于未来的南下战略,海上的军事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我提议继续组建第一个航母编队,一是出于战略需要,二是虽然第一个航母编队已经组建完成,但有相当一部分装备都是苏联早已经建造好的,实现全国产化的意义是巨大的。”

“同意”

“同意”

“同意”

“另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报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组建完成,他们上报下一步想在太空建设空间站,属于我们独有的空间站。”趁着这个机会,杨镜舟把建设空间站的构想提了出来。

“空间站耗资巨大,成本高昂,为何不与欧洲或美国合作,他们有成熟的技术与经验。”有人提出疑问,毕竟空间站听上去高大上,可惜目前除了科研作用,对于经济的带动少之又少,自然存在疑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欧洲与美国都拒绝了我们的合作请求,航天员与科研人员甚至都不能进入他们的航空航天中心,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属于星辰大海的,绝对不能固步自封,星辰大海我们是一定要去的,而且经过计算,整个空间里耗费资金在300-500亿人民币,完全可以接受,建好之后还可以向众多向往太空的国家收取门票,这就像是一次商业投资,花一份钱,取得多个结果,一是可以积累技术实力并培养相关的人才,二是空间站的建成利于多种科学实验,毕竟有些实验只能在太空中进行,三是可以向向往太空的国家,公司甚至个人收取门票钱,不仅可以把花出去的钱收回来,说不定还有的赚。可以理解成太空旅游项目”杨镜舟解释道。

对于杨镜舟点石成金的手段,在座的众人谁不知道,既然有人担保,也没必要反对,便投了赞成票。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航、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太空科研平台

- 微重力研究: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几乎不受重力影响),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基础科学实验,例如研究材料晶体生长、流体物理特性、细胞生物学等,这些在地面重力环境中难以实现,成果可应用于新材料研发、药物生产等。

- 航天医学实验:研究长期太空生活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为载人航天任务(如深空探测、登陆月球或火星)积累医学数据,研发防护措施和健康保障技术。

- 天文与空间环境观测:搭载望远镜等设备,不受大气干扰,更清晰地观测宇宙天体、星系演化,研究太空辐射、太阳活动等空间环境对地球和航天器的影响。

技术验证与航天发展基石

- 长期驻留技术验证:测试航天器在太空的长期可靠性、生命保障系统(如氧气、水的循环利用)、航天员在轨健康管理等技术,为未来建造更大规模空间站或深空探测任务奠定基础。

- 航天器组装与维护:作为太空基地,可进行航天器部件的组装、维修和升级,例如对接货运飞船补充物资,或对其他卫星、探测器进行维护,降低航天任务成本。

国际合作与航天人才培养

- 国际合作平台:如国际空间站(iss)由多国合作建设,促进了不同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航天事业共同发展。中国空间站也向世界开放合作项目,体现航天领域的国际共享精神。

- 航天员培训与选拔:为航天员提供长期在轨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