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部队4(2 / 4)
名义上是组建重装合成营的负责人,但实际上,这个重装合成营能够成功建立,完全依赖于龙兴集团的强大支持,而这其中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杨镜舟本人。
要知道,部队光是承担装备的生产成本就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更别提那令人咋舌的研发成本了。就拿天上的卫星来说,每发射一枚,其费用竟然高达5000万美金左右!再加上无人机等其他装备的前期研发费用,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作为重装合成营的负责人,彭卫国对这些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他深知,龙兴集团为了这个项目,每个月投入的费用都不少于10亿。如此巨大的投入,让他对杨镜舟和龙兴集团充满了敬意。然而,彭卫国也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战争中,向来都是以强击弱才能取得胜利。所谓的以弱胜强,往往只是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而宣传出来的。真正的战场上,实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意见达成一致之后,两人立刻分头行动,各自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3£?#8`?>看?°~书%¢3网 ?已@*发,)?布,最£新~¥¢章t节?彭卫国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的大学,肩负着招募相关人员的重要使命。他穿梭于各个校园之间,与高校的领导和相关专业的教授们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介绍重装合成营的情况以及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他不辞辛劳地组织各种招聘会和宣讲会,吸引那些对军事科技充满热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学子们加入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项目中来。与此同时,彭卫国还与各大军区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符合条件的士兵能够顺利选拔出来,并及时送往重装合成营。他与军区的领导们共同商讨选拔标准和流程,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名被选送的士兵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军事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而杨镜舟则将目光投向了龙兴集团,他迅速向集团下达了生产命令。针对无人机等相关设备的批量化生产,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他决定组建新的子公司,专门负责这些设备的生产工作。同时,他还规划了相关的生产工厂和生产流水线,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不仅如此,杨镜舟还要求各个研发中心组建专门的小组来负责此事。他强调,这个项目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必须以最高等级来执行。各个小组要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攻克技术难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优水平。沙盘推演结果被观察团上报最高委员会之后,杨镜舟与彭卫国的工作便如同一辆加足马力的列车,轰隆隆地疾驰起来。在此之前,众人对于新式重装合成营的战斗力充满了疑虑,对于将如此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倾注于一个营的建设,更是感到难以理解。毕竟,同样的资源如果用于训练现有的部队,完全足以维持一个旅甚至是一个师的规模。然而,经过沙盘推演的模拟实验,众人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在未来的战争中,人员数量对于战争胜负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大幅降低。培养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耗费整整20年的时间让其成长,随后还要经过2至3年的严格训练。而一旦在战争中出现大量士兵阵亡的情况,这不仅会对军队造成沉重打击,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也将是极其巨大的。相比之下,如今冲锋陷阵的主角已经变成了无人化装备。这些装备虽然造价不菲,但损失一件、十件、百件,甚至上万件,都不过是装备生产线运转时间的问题而已。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装备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如此一来,在战争中使用无人化装备,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战争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对于士兵的选拔,基层连队骨干的选择标准,杨镜舟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基成连队的骨干不能按照常规部队的标准来选拔,而是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普通士兵至少需要具备高中学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