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重生1986助力国家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部队4(3 / 4)

地理解和执行任务。而连队的班排长,则需要拥有大学学历及以上,因为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选拔过程中,杨镜舟提出了三个途径。首先,在符合条件的部队中进行选拔,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找到一些有潜力的士兵。其次,到全国各个大学和高中去招聘,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基层连队。最后,杨镜舟建议彭卫国去龙兴集团的四大研发中心游说年轻的研发人员。

然而,杨镜舟也强调了一些限制条件。他建议彭卫国在龙兴集团招聘的人数要控制在50人以内,以确保选拔的质量。同时,必须征求当事人的同意,不能强迫他们加入基层连队。

为了吸引龙兴集团的研发人员加入基层联队,杨镜舟还提出了一些有利条件。他表示,入伍的研究员在龙兴集团的基本待遇将得到保留。这意味着他们在军队服役期间,仍然可以享受到原有的薪资和福利。而且,当他们未来退伍之后,可以直接回到龙兴集团继续工作,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杨镜舟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仅仅依靠虚无缥缈的梦想来吸引研发中心的人员加入基层连队,那么这个任务的难度将会超乎想象。毕竟,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考虑到实际的利益和发展机会。即使彭卫国拥有很强的动员能力,恐怕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招募到足够的10个人。

所以,为了增加招聘的吸引力,让更多的研发人员愿意投身军旅,杨镜舟认为必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还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

然而,按照杨镜舟内心的想法,他最希望基层连队的成员全部由大学生组成。因为大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为军队带来新的思维和技术。但他也明白,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90年代初,大学生可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资源,国内的各个部门都对这些优秀的新鲜血液趋之若鹜。特别是龙兴集团在近两年发起的信息革命,更是加剧了对人才的激烈争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想让大学生放弃其他诱人的职业选择,转而投身军旅,谈何容易。

只能退而求其次,普通成员可放松到高中层次。

面对杨镜舟的提议,彭卫国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虽然名义上是组建重装合成营的负责人,但实际上,这个重装合成营能够成功建立,完全依赖于龙兴集团的强大支持,而这其中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杨镜舟本人。

要知道,部队光是承担装备的生产成本就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更别提那令人咋舌的研发成本了。就拿天上的卫星来说,每发射一枚,其费用竟然高达5000万美金左右!再加上无人机等其他装备的前期研发费用,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重装合成营的负责人,彭卫国对这些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他深知,龙兴集团为了这个项目,每个月投入的费用都不少于10亿。如此巨大的投入,让他对杨镜舟和龙兴集团充满了敬意。

然而,彭卫国也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战争中,向来都是以强击弱才能取得胜利。所谓的以弱胜强,往往只是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而宣传出来的。真正的战场上,实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意见达成一致之后,两人立刻分头行动,各自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

彭卫国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的大学,肩负着招募相关人员的重要使命。他穿梭于各个校园之间,与高校的领导和相关专业的教授们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介绍重装合成营的情况以及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他不辞辛劳地组织各种招聘会和宣讲会,吸引那些对军事科技充满热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学子们加入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项目中来。

与此同时,彭卫国还与各大军区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符合条件的士兵能够顺利选拔出来,并及时送往重装合成营。他与军区的领导们共同商讨选拔标准和流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